南京和苏州报道, 今年以来, 苏州楼市发展迅猛。 开发人员应该有足够的财力。 然而, 在这种繁荣之下, 许多房地产项目因资金链断裂而停工。 “本来去年10月就同意交房的, 现在已经逾期一年多了。” 近六个月来, 苏州吴江区荔湾峪楼盘业主田小姐一直在为房奔波, 但实际上, 该楼盘自年底以来一直处于半停工状态。 去年。 原因是开发商苏州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多次拖欠建设方工程款, 建设方无法继续垫付资金。 除荔湾区外, 今年以来, 苏州市吴江区已有不少楼盘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交接危机”。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 这些悬空楼盘的销售情况非常好。 按照规定, 开发商的预售款应存入建设局的监管账户,

以保证建设资金的支付, 但为什么这些开发商不能提供建设资金呢? 《华夏时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荔湾区很远。 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东岸。 在这里, 苏州市和吴江区政府投入巨资建设太湖新城。 该地区有许多房地产。 荔湾区是这里众多的房地产项目之一。 荔湾宇房地产开发商为上海鼎基集团投资设立的苏州鼎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鼎基)。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 根据与开发商签订的购房合同, 荔湾宇31-36号楼应于2014年7月和8月交房, 26-30号楼应于2014年12月交房, 直至 目前, 上述物业均未移交。 据业主反映, 自2014年以来, 现场施工一直断断续续, 但2015年之后, 承建商中原建设集团索性退出施工队, 大楼一度全面停工,

直至业主集体维权。 商人象征性地派了一些工人到工地。 “这里从2014年就开始施工不正常, 开发商经常不按期付款, 我们都是包工包材, 从2013年就开始拖欠。” 据一名留在工地的中原建筑工人介绍, 现在工人已经被承包商疏散到其他工地, 只能继续施工, 直到开发商付款。 为推动苏州鼎基加快复工建设, 业主集体向吴江区政府、住建局等部门多次汇报, 并与开发商代表多次洽谈。 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资金链断了。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获悉, 中原建设因拖欠建设资金已将苏州鼎基告上法庭。 高达10.5亿元。 经法院调解, 苏州鼎基将其名下的一块土地拍卖以偿还中原建设的建设费, 中原建设承诺在获得资金后恢复建设。 “交接危机”的频发只是冰山一角。 事实上, 近年来, 苏州屡屡曝出“交接危机”。 如果提到从苏州的未完工建筑来看, 最有名的大概就是位于苏州市相城区核心区的“中国国际服装城”了。 这座服装城, 包括号称世界最高人工瀑布的建筑, 在2003年开工建设时投入巨资。
       期待。
        然而, 该项目自 5 年前就已暂停。 今年10月, 这座10多年未完工的巨大商业综合体被爆破拆除。 苏州地标“东方之门”的关闭也引起了全国轰动。 该项目是江苏天地集团十多年前开发的。 然而,

它还没有完成。 该项目曾移交给金鹰集团开发, 但后者因种种原因选择退出, 而这个地标性建筑如今已成为金鸡湖畔最旷日持久的项目。 超大型项目一直是苏州未完工项目的重灾区。 它就在“东方之门”的隔壁。 中南建设领衔的苏州中南中心号称中国在建第一高楼, 但资金链濒临断裂在所难免。 厄运。 中南建设2014年年报披露, 苏州中南中心计划总投资50亿元, 2014年累计投资1.06亿元。
       截至2014年底, 项目总投资2.86亿元 , 项目进度仅完成5%。 除了商业项目, 苏州住宅物业延迟交付事件层出不穷。 蠡湖华亭社区(原蠡湖乡协)位于滨湖区蠡西路旁。 该小区原定于2012年1月31日移交, 但开发商无锡丽悦置业因资金链问题未能如期移交。 竣工准时, 除此住宅开发项目外, 开发商开发的另一栋办公楼逾期交付数年。 此外, 苏州还有不少项目停工、迟交。 据常熟市房管局统计, 截至今年8月, 全市共有11个房地产项目逾期未付,

其中大部分是开发商资金困难, 其中2个项目融资前景渺茫。 预售资金监管是否存在问题? 为什么这些财产不能按时交出? 这些开发商为什么要打破资金链? 房子卖不掉? 答案是否定的。 《华夏时报》记者从苏州当地调查获悉, 近两年, 苏州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

房价不断上涨, 尤其是主城区和吴江区, 配套齐全、环境优美 , 大部分楼盘销售都很火爆。 按照常识, 开发商没有理由付不起建设费用。
        “其实, 最根本的原因是预售制度和预售资金的监管。” 经济学家宋庆辉认为。 关于预售资金的监管, 各地规定不一, 有的地方规定预售资金必须存入监管账户。 记者检索, 苏州曾在201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意见》, 规定商品房项目预售资金一律纳入监管账户。 房地产开发企业, 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部门负责监督。 , 确保预售资金用于商品房项目建设。 那么这些规定是如何执行的呢? “如果严格执行这些规定, 只要房子好卖, 就不会有烂尾楼。 ”南京一家房地产咨询公司总经理刘先生告诉记者, “开发商很容易把银行卖房的资金用于征地、建设等其他用途。 反正没人问。 “据中原建设内部人士透露, 当年苏州荔湾域的销售情况非常好, 但预售资金已基本从监管账户中撤出。而其他所有中途停工的楼盘, 都是因为 开发商没钱交建设资金。那么,

既然预售款是存入监管账户的, 而且这个账户是由住建局和银行监管的, 开发商怎么能轻易的转移资金呢? 钱?关于这个问题, 记者采访了多位开发商, 但对方对此事非常保密。关于这个问题, 《华夏时报》记者还询问了吴江区一位姓沉的副主任。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对方建议记者先联系住建局办公室 但住建局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建议记者先联系区委宣传部, 最后干脆说“拒绝回答”。 短信聚会, 在新闻发布前没有任何回复。 《华夏时报》记者将就开发商收回预售款问题继续调查报道。